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: Evita艾薇塔/Review

"Don't cry for me Argentina,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."
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Evita是我的處女音樂劇,當我還是12歲的時候。那時候只聽了幾首歌,就矇矇懂懂的進戲院了。我還記得是在台中中山堂,穿上自己最好的裙子戰戰兢兢地坐下。然後布幕拉起,我睜目結舌的坐在台下:「原來這就是音樂劇!」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Evita艾薇塔於1978年首演於倫敦,由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,Tim Rice填詞,描述阿根廷國母Eva Peron從小歌女到第一夫人毀譽參半的傳奇一生。Evita在倫敦早已下檔,但是不停有巡迴演出。這次巡迴到了倫敦,連演55場。本來還猶豫要不要去看,結果回家刷網頁發現居然又有票打到半價,於是毫無抵抗能力的下手了。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這次的劇院是在靠近牛津街的Dominion Theatre,之前路過的時候看到他包起來一直在整修 ,原來就是為了Evita的演出。這次買的位置在Stalls前排偏右,整體而言視角還是非常好,完全不會被擋到。Dominion Theatre是中型劇院中規模較大的,設計只有兩層觀眾席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這次飾演女主角Eva Peron的是葡萄牙演員Madalena Alberto,旁白男主角Che則是Marti Pellow。Madalena Alerto的演出非常令人激賞,Eva主唱的歌裡面有多次轉折很大的音,於是對演員是極大地考驗。Madalena掌握住全場,恰如其分的演唱每一部分,但是你仍可以察覺到她獨特的魅力音色。
        Che是一個旁白的角色,站在旁邊對Eva的人生冷嘲熱諷。Marti Pellow據說是英國的有名歌手,讓名人來飾演音樂劇的要角是促銷票房的方式之一,但是我得說這次真的是失策,Marti的音色獨特,但是完全撐不起這個角色。你會站著唱好歌,並不代表你能蹦蹦跳跳唱著歌,同時一邊演戲。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這場是倫敦首演夜,仔細觀察觀眾群,跟上個禮拜的Les Miserable很不一樣,觀眾年齡偏大,多是散客(非跟團或是觀光客),大多數是西方人。也可能是首演夜的關係,上半場的音控沒有掌握的很好,幾次感覺到聲音忽大忽小,連帶影響演員的發揮。原本上半場的「Buenos Aires」是高潮戲,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預期熱鬧效果。觀眾們也很老實,不喜歡掌聲就很平淡甚至不鼓掌。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好在音效下半場大大改善,一開場的大戲「Don't cry from me Argentina」有救回來。這首歌演唱的方式必須咬字清楚,像在講話一樣對著觀眾/阿根廷人民訴說。當演講臺從後往前緩緩推進,Eva穿著Dior白禮服站在上面真的是讓人眼眶濕潤了。
        Webber在2006年復排Evita之後就在下半場加入電影版中的新歌「You must love me」,Eva身患絕症,躺在Peron的懷中,她知道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大部分是建築在利益上,而走到可能崩解的這一步,裡面有多少真實感情存在?女主角Madalena唱到後面哭了,果然不愧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劇演員,聲音居然可以完全不受影響,直到看到她的眼淚和聽到中間吸了一下鼻子的聲音,才相信她真的唱到哭了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
        Webber的音樂劇一直舞蹈方面都比較薄弱,這次編舞也一般般,很可惜沒有採用2006年富排版的編舞,不然應該會精彩許多。最後謝幕時女主角Madalena果然最受歡迎,全場起立鼓掌致敬。
   
        散戲趕著去坐車回家整理行李,隔天一大早就是來到英國的第一次旅行。車上我戴上耳機繼續回味Evita裡面的歌曲,然後終於聽到我想說的那句話:

" Have I said too much? There's nothing more I could think of to say to you.
  But all you have to do, is look at me to know that every word is truth." 
       

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standard.co.uk/goingout/theatre/evita-dominion-theatre--theatre-review-madalena-albertos-mercurial-eva-keeps-us-at-a-distance-in-revival-of-andrew-lloyd-webbers-classic-9750403.html


http://thecitydream.blogspot.co.uk/2011/09/evita-returns-to-hippodrome.html


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tvshowbiz/article-2766243/I-luvvie-work-Chic-Melanie-Chisholm-mixes-musical-elite-supports-Ben-Forster-West-End-revival-Evita.html


http://www.westendframe.com/2014/07/review-evita-uk-tour-at-aylesbury.html

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: 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(心得篇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謝幕時觀眾好熱情,幾乎全部起立鼓掌。散場時也很熱烈的討論著(走在我後面的一個小女生跟爸爸說他比較喜歡愛潘妮不喜歡珂賽特,爸爸笑著說所有人都是吧!)
        走出戲院之後還餘音繞梁,於是穿過中國城,散步到國家藝廊前的特拉法特廣場。前一天是中秋,所以今天的月亮還是很圓。廣場上還是很多人駐足,聊天聚集,我聽著自己高跟鞋的聲音踩在地上。

        來到倫敦兩個月之後終於開啟音樂劇之旅,我試著回想十多年前的那個女孩,只能從CD和DVD中窺得巨作的風采,住宿的夜晚在深夜12點多躺到床上,轉著有時會微微故障的CD隨身聽,一遍又一遍聽著歌詞和旋律。我知道那些創作者,那些創造傳奇的演員,我知道換幕的舞台走位,對每一個段落了然於心。
        然後在經歷略嫌苦悶的高中生活,過於精彩的大學生涯,穿過現實的工作的兩年,最後終於站在這裡。我不是在這裡旅遊,而是住在這邊。
        我試著回首過去,也努力看清未來的方向。

        很有趣的是,我有一個特別的想法,是在我聽了10年的CD所沒有過的(第一次冒出這個想法是2013看完電影版之後)
        就像喧囂終要歸於沈靜,上半場轟轟烈烈的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」和慷慨激昂的「One day more!」之後,層層疊起的街壘被攻破,革命學生死的死散的散,馬呂思意外地活了下來,那首「Empty chair and empty table」憑弔著死去的夥伴令人心碎,馬呂思能承受一個人活下的無奈嗎?我不知道。
        而這不是遊戲,這是革命,不是喊一喊口號揮一揮布條,是要流汗要流血的。馬呂思最終迎向柯賽特的懷抱,回到自己溫暖而舒適的資產階級家中,舉辦盛大的婚禮舞會。
        怎麼會這樣?怎麼會一切未變?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一直很喜歡劇中警官Javert,進過劇院之後更喜歡。這個角色跟男主角Jean Valjean比起來聲音設定在男中音的位置,演唱的演員也會根據角色需求改變音色。Javert信奉法律,在他心中,假釋逃脫的Jean Valjean最無可恕,於是棄而不捨的追捕他30年。警官與囚犯的角色最後交換,Jean Valjean在最後關頭放他一條生路。就是這個舉動讓Javert驚慌失措,所有的信仰瞬間崩解,懷疑自己也懷疑世界所謂的公平正義。
        逃無可逃的他,最終選擇自沉。

        事後跟人家討論看完的感想,我總是著迷於那些驚悚震驚,整座劇院悄然無聲的時刻。每天每夜角色在台上心碎,離開或死亡,然後於隔天煥然一新的活過來。只是是真人站在你面前,於是那些眼淚與感情都太近,近的讓你感覺彷彿是真的。

圖片來源:
http://whereisyourredscaaahf.tumblr.com/post/89590464829/david-thaxton-as-javert-and-michael-colbourne-as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: 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(劇院篇)

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悲慘世界的劇院位在china town中國城附近,大大的招牌讓你不會錯過它。買完票不到中午所以跑回家補眠了,養精蓄銳準備晚上看戲。「悲慘世界」整齣戲看下來逼近三個小時,因此建議儲備好體力,不然劇情和歌曲的訊息量都很大會看得有點辛苦。

         看前須知:
         1. 需要正式著裝嗎?不用的,雖然我穿了小洋裝,但是隔壁跟我一樣一人來看戲的小姐也是一條牛仔褲就進來了。注意:這是「音樂劇」,如果你今天在皇家歌劇院,就請「正是著裝」。
         2. 請準時入場。如果遲到的話,劇院工作人員會等到換幕甚至中場休息才放人進去。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3. 需要事先了解劇情嗎?這取決於你的英文程度。如果你有很自信都聽得懂,還是建議上網查一下大概劇情(但是也不用了解太深入,剛好保留驚喜!)如果你怕聽不懂,可以選擇先看2012年的電影版: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進劇院之後就會看到今晚演出的卡司表。西區的卡司我還不熟所以沒特別挑,如果你有特別想看哪個演員可以上官方網站上查詢。音樂劇通常會有「正選」和「替補演員」,一般都是正選上。不過今天是正選還是替補也是開演前才會知道,但是可以上西區的舞台都有水準之上,所以不用特別擔心。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西區的劇院(據我所知,百老匯也是)都有酒吧,觀眾們喜歡在看戲前或是中場休息時間出來喝一杯,還有觀眾時直接連酒杯捧著回到座位上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我看這場接近全滿,很多遊客,學生成群結隊,也有夫妻來看,像我一樣一人來看的也不少。上個廁所真是哪國語言都可以聽到。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Queen's Theatre於1907年開張,雖然算不上歷史悠久的劇院,但是裡面的裝潢還是十分古典。






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音樂劇都是現場伴奏,樂池就置身舞台下方,中間的位置是給指揮探出身子來。很驚訝地發現感覺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其實只是編制大約10人的樂團。樂手可以抬頭看指揮,那台上的演員怎麼辦呢?是的二樓觀眾席有懸掛著「電視即時轉播的指揮」,讓演員即時不低頭也可以看到指揮的動作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終於序曲「Look down, Look down...」的旋律響起,煙霧彌漫,演出開始。

        悲慘世界真的是「音樂劇」,舞蹈的成分幾乎是零(笑)。但是不愧是苟伯格的作品,每一首都非常好聽。之前聽聞西區的舞蹈一直不如百老匯,但是整齣戲聽下來覺得「演唱」的部分還是唱的比百老匯好。演員的水準發揮得非常好,每個角色幾乎都零失誤。
        悲慘世界雖然巡演各國,但是唯一的「旋轉舞台」只在倫敦西區。即便過了這麼多年,這個舞台看起來還是很厲害,精准地傳達出時間的流逝變遷,以及剛好的場景轉換。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每一幕的轉換幾乎像電腦算出來那麼精准,任何動作都行雲流水。很有趣的是,如果這幕有20個演員在台上,雖然大家會聚焦在主角身上,但是配角們也都有自己的動作和戲份,有時也忍不住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,我想這就是看電影不會有的享受吧。
        只有坐在劇院裡面才能有的專屬感受。

圖片來源:

https://comeandgobybubble.wordpress.com/tag/les-miserables/

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part 3: 座位篇

        昨天歌劇魅影三度巡演台灣,第一場很多明星去看,記者訪問伍佰,他說道:「上次在英國看是在一個很小的劇院,這次在小巨蛋演出應該會壯觀許多。」好吧我希望伍佰是為了讓營造期待的氣氛所以這樣說,因為小巨蛋這種場地你就乖乖的去辦演唱會打球溜冰跳國標吧,別再鬧什麼看戲了。而且,正是這種「小小的劇院」才得以成就倫敦和百老匯的戲劇盛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一座標準的劇院觀眾席的傾斜度非常高,為了要讓每個觀眾都可以看到舞台的全貌,往上延伸坐越後面越傾斜。西區標準劇院的座位約都在1000個左右,這樣的中型劇院配上鏡框式舞台剛剛好。音樂劇的舞台設計都致力于「讓現場觀眾感到身歷其境」,看歌劇魅影就感覺自己在巴黎歌劇院,看悲慘世界都彷彿自己參加了法國大革命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於是位子要怎麼挑呢?
         當然全世界的劇場都一樣:價格越高的位子視野越好。這邊介紹一下西區的座位用語,這邊用在女王劇院Queen's Thearte為例: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Stalls: 所謂的「一樓」,視野最好價格最高的位置。向西區這種中型劇院,最好的位置會落在前五排左右。值得注意的是,Stalls後半邊其實已經被第二層觀眾席凸出來的部分給擋住了,所以買票的時候要注意。

Dress Circle: 所謂的「二樓」,Dress Circle的前排位置視野也非常好,而且可以清楚看見舞台的全貌,所以價格有時會跟Stalls最貴的價格差不多。

Upper Circle: 「三樓」,最便宜的票價區會落在這邊。

注意:如果你看到的位子有寫「Restricted View」,代表「視野有侷限」,可能是有柱子會擋住之類的,可能會影響看戲的效果。

每間劇院的座位席名稱有時不太一樣,有的劇院甚至還有第四層。只要上網輸入劇院名稱和「seating plan」基本上就可以找到。如果你最後還不知道要坐哪裡好,就直接選「價格」最高的位子吧!英國人在訂票價上面還是挺老實的,票價最高的位子,一定可以買到最好的觀戲經歷。
       
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google.co.uk/url?sa=i&rct=j&q=&esrc=s&source=images&cd=&docid=IJN55gKPO8lhMM&tbnid=cDQY1Zg41wYm3M:&ved=0CAMQjxw&url=http%3A%2F%2Fwww.flickr.com%2Fservices%2Ffeeds%2Fgeo%2F%3Fformat%3Dkml%26tags%3Ditalianoperahouse%26lang%3Den-us%26page%3D1&ei=2HYTVJPWA4K3afeBgvAD&psig=AFQjCNGUiMXZQjIVrq_K5ptmGL4LdWcxCQ&ust=1410647631610054

http://farm4.static.flickr.com/3194/3077914894_4a324cf28c.jpg

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part 2: 買票篇

        戲票的買法千奇百怪,我也摸索了好一陣子才搞懂。不過總歸一句:功課做得越多,能省下的錢就越多!只是要選擇哪種買票方式也取決于你的旅行方式:

一 ,來倫敦短時間旅遊,停留時間在十天以內,或是在旺季(七八月和聖誕節),
        那麼建議你: google輸入想看的劇名,馬上就跑出好幾個售票網站,只要按照步驟就可以選擇想要的時間和位置。建議如果是在倫敦短時間停留,一旦行程規劃行程確定就趕快訂票吧!越早訂越可以搶到好位置!另外在我徹夜摸索之後,發現劇院的都會把票發給好幾個售票網站,所以每個售票網站分到的位置都不一樣,有可能你在這個網站看這個場次已經賣完,另外一家卻還有剩位。每家的價格也都不太一樣,有時還有搭配折扣或是晚餐活動,建議貨比三家不吃虧,比越多省越多。

二,長時間停留,或是在淡季到倫敦,或是想我一樣是窮學生想省錢。
      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玩的花樣就多了:
       1. 傳說中的TKTS半價票亭

     
   










  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   其實西區到處都是半價票亭,但是聽說很多人在私人半價票亭買到假票,於是我推薦位於Leicest Square Gardens的「官方半價票亭TKTS」,這個TKTS是劇院聯盟經營的,票價和位子都透明許多。
        TKTS的地理位置,最近的地鐵站是Leicest Square:

     












       TKTS會販賣近三天的戲票,可能是沒賣完或是保留的戲票釋出。但並不是所以戲票都有打折,許多熱門系可能還是原價。你可以上TKTS的網站查詢:http://www.tkts.co.uk/whats-on-sale/
        TKTS並不能上網訂票,唯一的買票方式是親自前去購買。平日早上10點就開,週末則是11點。我在倫敦第一齣音樂劇「悲慘世界」就是前一天晚上看隔天有票,一早10點就衝去,前面居然已經排了20多人了。另外人越少越好買票,可能剛好剩下那一個好位子就被你搶到。
        輪到你的時候請直接告訴售票員你想看哪齣戲,幾張票。最好多準備幾齣想看的,以免最想看的賣完了站在那邊東挑西挑,還在排隊的人會很緊張啊(笑)售票員通常會根據你的需求幫你排最合適的位置。
        我這次買票售票員是直接告訴我在stalls視野最好的位置,我拿到票馬上查座位表,居然是一樓第七排正中間!票價原價93鎊,我居然用逼近三折的39.5鎊買到,當下真的想大唱「what a wonderful morning!」啊。








       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2.直接去演出劇院的Box office售票處買

        Day Seat 日票
        日票其實是一種CP值非常高的選擇。根據每家劇院不同,日票政策也不一樣,建議事先上網查清楚)通常遊戲方式是: 戲院會保留20張左右的當日票,10點Box office開門之後開始賣,許多劇院都會在stalls的第一排(第一排我覺得是整個劇院中中上的位子,當然還是要看每家的格局不同)而日票的價格通常不會超過30鎊。但是日票真的就必須「有時間」的人才有辦法做到,因為許多熱門的劇院外面8點或是更早就開始排隊了。

      Student Discount 學生折扣票
      有些劇院一樣會保留一定數量的學生票,你只要在購票時出示學生證就可以購買。


圖片來源:http://budgetbritainguide.com/where-to-get-cheap-half-price-theatre-tickets-in-london/

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

So much to say: 倫敦西區看戲全攻略part 1:事前準備篇

















為什麼到了倫敦要看戲?
1. 因為英國人晚上都只會泡酒吧沒啥其他消遣。
2. 商店七八點都打烊了是要逛什麼。
3. 因 為 非 常 好 看。
4. 有多好看?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在同一個劇院天天上演,連演27年,旺季時還一票難求。

        於是如果你覺得此生會到紐約或是倫敦旅行一趟,千萬將看戲排進你的行程裡,我知道近幾年名劇都有亞洲巡迴,但是通常場地都不理想而且票價貴翻天。一樣的價格在台灣小巨蛋可能坐在看台上看碗豆大的演員,在倫敦可以連演員怎麼換氣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
倫敦西區Westend地理位置:
        倫敦西區為在倫敦市中心,附近有著名的國家藝廊和科芬園。整個一平方公里範圍分佈了幾十座的大小劇院,從實驗劇場到歌劇院都有。

今晚看什麼戲?
        音樂劇Musical: 最火紅最熱門的戲種,請不要覺得演員會在台上唱歌就覺得是歌劇。音樂劇包含大量的舞蹈和歌唱,劇情通俗易懂。(很多會說音樂劇像台灣的歌仔戲,但是我覺得看起來的感覺其實比較是迪士尼卡通,畫面美歌好聽。)
        歌劇Opera:通常在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上演,除了古典的義大利歌劇和德語歌劇,也有新編歌劇。
        話劇Drama: 通常看到Drama就是只有對話的劇種。
        舞蹈Dance

事前要做什麼準備:
        不管看什麼戲,建議都先事前了解劇情(除非你的英文超好,那就可以期待進劇院的驚喜)音樂劇的話可以聽看看原聲帶,尤其是聽過裡面的歌,看戲時都會有種熟悉感。

Remember your first time...
        我很喜歡陪人家第一次看戲,因為我記得自己12歲第一次看了「Evita艾薇塔」完全被好聽的歌,超精彩的舞團,目不暇給的布景給嚇到,沒想到世界上居然有這種表演形式。
        因為說的再多都沒有用,一切都要等到你坐在觀眾席,看見布幕在你面前升起才能了解。
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elegraph.co.uk/travel/destination/uk/england/london/article58589.ece/ALTERNATES/w620/theatre.jpg

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全球化的莎士比亞悲劇:「當代傳奇劇場」在台灣




















I dare do all that may became a men. Who dares do more, is none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---Macbeth, act 1

        莎士比亞被視為西方最具影響力且最典型的代表作家,他的作品不止在西方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更翻譯成為各種語言,被各種文化重新創作。根據英國社會學家的理論Anthony Giddens的全球化理論,試圖分析「當代傳奇劇場」來自台灣,結合莎劇作品和中國傳統京劇,給東西方劇場帶入新的元素,正驗證了Giddens的理論。

        京劇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表演藝術,可以追溯至17世紀。這種表演融合了對白,演唱,舞蹈和雜技。京劇有高度的彈性,觀眾不會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,直到演員在台上透過台詞介紹出來。因此京劇的舞台通常十分簡單,一桌一椅可能就代表著室內場地,而演員手執馬鞭象徵著這個角色正在騎馬。

        「當代傳奇劇場」創立於1986年,創辦人是台灣著名京劇名角吳興國。他試圖用京劇來演唱莎劇作品。劇團的首部作品是改編自莎劇「Macbeth馬克白」的「慾望城國」,另外他們也在2000年改編了「King Lear李爾王」成為「李爾在此」。

        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京劇對台灣傳統京劇的愛好者造成了極大的震撼:
        1. 自古以來的京劇題材都是以「忠孝仁義」「好人有好報」「皆大歡喜團圓」為主題,側重的是傳統倫理而不是個人慾望或愛情。於是像在「慾望城國」裡被大量描述的慾望,背叛和謀殺,「李爾在此」裏面李爾王被親生女兒拋棄,這無疑是挑戰了台灣觀眾的接受程度。
      2. 女性角色的改變: 傳統京劇中的女主角稱為「青衣」,她們的形象主要是溫婉柔順的好妻子和好女兒,於是當「青衣」變成「馬克白夫人」,慫恿自己的丈夫謀殺國王,直接違背了中國傳統倫理觀念。

        「慾望城國」在1990年來到倫敦皇家戲劇院演出,「李爾在此」則是2000年於巴黎首演,2001年回到台灣。此時東西方劇場角色互換,對西方觀眾來說,「莎劇」成為傳統文化,而「京劇」則給他們的傳統注入新文化。

       
Q&A:
- 請更清楚解釋「青衣」角色。
- 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後也引進了悲劇,請解釋這和當代傳奇有何不同。
- 義大利歌劇「杜蘭朵」一角V.S 京劇傳統女性角色。
- 京劇中的舞蹈。

08/09/2014
       

The Ghost





















All of those thinker... they are like ghost,
When you knew them, they are everywhere.

         Pre-sessional接近尾聲,來到倫敦已經兩個月了。大家忙著改essay,準備summary考試,還有下週的pretension。老師發給我們小小的便利貼,要我寫們寫一些話,對課程的感想,想對同學說的話皆可。
        有一點躁動不安,尤其在這個三點半的週五下午。大家吃著巧克力,竊竊私語週末夜晚要做什麼,有人拎著手卷菸走到教室外了。有一點不捨,沒想到九週結束得這麼快。我還記得第一堂postmodernity的課,打開講義有七成都看不懂,目瞪口呆但是假裝言之有物的討論,上完一個半小時。終於兩個月後,習慣了這種學習模式: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,質疑,提問和反思。
        而對這個課程想說什麼?他們都是鬼魂。
        後現代的鬼魂,當你看到他們之後,他們就四處遊移,永遠站在你身後。

        我記得第一個看到的是Fcucault,上課分析到他的「知識Knowledge」「權力power」「discourse」,我就悚然而驚,看見他鬼頭鬼腦的站在後面。接下來他們不停地出現在我面前,在我行走,在我思考,在我排隊看展,在我疾行在倫敦街頭,在我指尖翻動書頁的瞬間。
        上到一個月時,老師要我們拉開時間軸,將每個思想家的重大記事寫下來,當我們拼貼完成拉到白板上時,我才驚訝地發現整個佈局,原來他們之間的聯繫如此縝密,每個事件都不是單一發生,歷史從來不孤獨。

         我在剛到倫敦時寫下「希望我記得這個九點多天黑,伏案試圖書寫後現代的日子。」現在已經入秋,天黑時間也往前拉到八點,雖然我不敢說終於能「試圖書寫後現代」,但是我還是希望記住這一刻。
         隙中窺月,古人這麼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