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全球化的莎士比亞悲劇:「當代傳奇劇場」在台灣




















I dare do all that may became a men. Who dares do more, is none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---Macbeth, act 1

        莎士比亞被視為西方最具影響力且最典型的代表作家,他的作品不止在西方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更翻譯成為各種語言,被各種文化重新創作。根據英國社會學家的理論Anthony Giddens的全球化理論,試圖分析「當代傳奇劇場」來自台灣,結合莎劇作品和中國傳統京劇,給東西方劇場帶入新的元素,正驗證了Giddens的理論。

        京劇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表演藝術,可以追溯至17世紀。這種表演融合了對白,演唱,舞蹈和雜技。京劇有高度的彈性,觀眾不會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,直到演員在台上透過台詞介紹出來。因此京劇的舞台通常十分簡單,一桌一椅可能就代表著室內場地,而演員手執馬鞭象徵著這個角色正在騎馬。

        「當代傳奇劇場」創立於1986年,創辦人是台灣著名京劇名角吳興國。他試圖用京劇來演唱莎劇作品。劇團的首部作品是改編自莎劇「Macbeth馬克白」的「慾望城國」,另外他們也在2000年改編了「King Lear李爾王」成為「李爾在此」。

        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京劇對台灣傳統京劇的愛好者造成了極大的震撼:
        1. 自古以來的京劇題材都是以「忠孝仁義」「好人有好報」「皆大歡喜團圓」為主題,側重的是傳統倫理而不是個人慾望或愛情。於是像在「慾望城國」裡被大量描述的慾望,背叛和謀殺,「李爾在此」裏面李爾王被親生女兒拋棄,這無疑是挑戰了台灣觀眾的接受程度。
      2. 女性角色的改變: 傳統京劇中的女主角稱為「青衣」,她們的形象主要是溫婉柔順的好妻子和好女兒,於是當「青衣」變成「馬克白夫人」,慫恿自己的丈夫謀殺國王,直接違背了中國傳統倫理觀念。

        「慾望城國」在1990年來到倫敦皇家戲劇院演出,「李爾在此」則是2000年於巴黎首演,2001年回到台灣。此時東西方劇場角色互換,對西方觀眾來說,「莎劇」成為傳統文化,而「京劇」則給他們的傳統注入新文化。

       
Q&A:
- 請更清楚解釋「青衣」角色。
- 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後也引進了悲劇,請解釋這和當代傳奇有何不同。
- 義大利歌劇「杜蘭朵」一角V.S 京劇傳統女性角色。
- 京劇中的舞蹈。

08/09/2014
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