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

Joséphin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“長路漫漫,我離妳這麼遠。
  我有如置身沈沈黑夜,因為妳不在我身邊。
  我即將進攻!向敵人雷擊電閃,以突破這重重包圍。
  約瑟芬,當我告別時,妳淚水漣漣。
  妳哭了!想到這裡我就全身震顫,
  不過,請放心,我定要為爾姆澤付出高昂的代價來償還我看到你所流的眼淚。“
 
             ------1796年8月 義大利 拿破崙致約瑟芬


        今天是我親愛的粉紅閨蜜的生日,於是我極不恰當但是卻又無可避免地想起了,今天同時也是約瑟芬皇后的忌日。想到約瑟芬就想到我對於歷史過於狂熱的中學時代,後來我終於理解我一直都是尋找狂熱的人,而歷史和拿破崙那時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我投射的對象。
        約瑟芬在1796年嫁給小她六歲的拿破崙,那時的拿破崙仍是軍官,常常在外征戰。從此約瑟芬除了幫他招待賓客,內外理家,鞏固地位之外,出軌的傳聞也層出不窮。她的不忠常常讓拿破崙怒火中燒,在家書中警告約瑟芬“提防奧賽羅的報復!”
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



       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,親自加冕自已之外也加冕約瑟芬。約瑟芬的交際手腕,美麗的外貌為她贏得了名聲,她是一位稱職的皇后,除了她無法為皇帝誕下子嗣之外。在輿論壓力之下,拿破崙宣布與約瑟芬離婚,但是保持她的皇后頭銜直到去世。















   
       而讓國中的我找到狂熱出口的,莫過於拿破崙寫給約瑟芬的情書。我的英雄長時間在外,微了抒發壓力也給大家點八卦的題材,寫了大量的情書給約瑟芬,關於那些對妻子的眷戀,對征戰的恐懼,給世人一個真實的面向。
        而我們總是偏愛悲劇英雄,尤其是多情的,不是嗎?
        好像自古英雄就要配美人,而約瑟芬的存在滿足了世人的幻想。高挑的法蘭西美女,生了兩個孩子之後仍舊保持著美好的身材,我極愛那個新古典主義年代,束腰馬甲被捨棄,取而代之的是高腰而飄逸的長裙,低胸的露出胸部和圓潤的手臂。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在做完拿破崙手冊多年(同是衛道人應該都有著被歷史老師搞死的經驗),拿破崙的加冕圖仍縈繞我心頭多年。終於在大學時到了法國,在羅浮宮的牆上看到大衛的真蹟,約瑟芬皇后貴在聖母院,等待皇帝加冕的那一刻。當下除了興奮地拍照留念之外,還買了明信片寄回台灣給歷史老師。

        啊對了,親愛的,感謝妳一直以來的理解與包容,生日快樂。
     

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

盼兮





















記得   流雲被我自藍天收起
楓紅墜於扉頁    流水踏於舊胎
碎步搖曳    笑語盈盈

如今    我輕啟
殘葉滅了光彩    彩蝶不再
緋紅墜落ㄧ地
天際拋入虛無的同時
虛無拋入天際

霎時眉簾卷起
驀然回首時   曲徑通幽裡
有妳
柳瓣擔於肩上時有妳
月夜掩於雪眉裡有妳
早春一瀉千里
光影迴旋    情意濃密
沈沈回眸處    有妳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       整理舊電腦發現以前的詩作。真的是以前了,這首詩寫於十二年前,當我覺得自己長大了的國中時候。多麼滿紙荒唐言,為賦新詞前說愁的年代。上課都沒在認真聽講,只埋頭苦幹永遠寫也寫不完的小說,詩以及文章。
        說真的我只記得這首詩是在寫我的國中密友們,場景是蘇格蘭裙和衛道湖,以及緩緩落下的桃花心木,至於是什麼引發了詩興,我還真的有點忘了。
        好矯情的修辭,好言情的句子,讓十二年之後的我有點害羞,有點可笑,卻又覺得十分可愛。
        因為年輕就應該寫詩,不管寫出了什麼,那種青澀的詩意,熱情寫詩的勇氣,現在看起來都何其珍貴啊。

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

Château de Chenonceau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羅亞爾河流域位於法國中部,是中世紀城堡集散地,美麗的風景和溫暖的氣候,讓法國皇室從10世紀開始在這裡建築城堡,成為法國的權力中心。這裡也是當初到法國的第一站。我們在第一天參觀了城堡之王香波堡,晚上下塌圖爾,就在第二天早上到了席儂梭堡。
        晚上坐在馬桶上,還想破頭這裡的法蘭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究竟是不是電影“灰姑娘很久很久以前Ever after”的那兩位?可惜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,我的疑惑直到回到台灣時才得以解答。
        是的,席儂梭堡裡的亨利二世就是電影裡那位。只是歷史上的亨利沒有娶美麗聰明的茱兒芭麗摩,而是在14歲就迎娶了同年的凱薩琳麥地奇Catherine de Medici。這樁法國和義大利的聯姻持續了26年,共生下了10個孩子。不過,婚姻中一直有另外一個女人的存在,國王的情婦,戴安娜。

        於是這就是席儂梭堡之所以叫“城堡之后”的原因,除了美麗溫婉的外觀,裡面其實包藏了兩個女人的戰爭。凱薩琳來自全歐最顯赫的麥地奇家族,掌握無數的財富,引進大量的義大利文化風俗; 戴安娜雖然大了國王整整20歲,卻有著令國王眷戀的美貌,據說她為了保養,每天清晨都跳進羅亞爾河晨泳。

        法國行讓我補強了法國史和歐洲史,這片大陸聯姻之複雜混亂也真是蔚為奇觀,也因此讓我常常在許多時刻會心一笑 :

















2008年法國行網誌:
http://annsherry77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88306

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

圖書館




        我對圖書館的依賴大概起源於貧窮和節儉吧(笑),買個書都要在三斟酌,而且往往是那些我明明已經看過卻覺得值得買回家收藏的。另外ㄧ個原因就是懶惰,常常書買回來了放在那裡沾灰塵,但是如果有逾期罰金的壓力,就會迅速閱讀完了。
         印象中,國小有一堂“閱讀課”,會全班帶到圖書室去。約在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發起了閱讀活動,累積一定數量的閱讀心得就可以得到榮譽卡之類的。榮譽卡對我這種佞臣之輩是何等大的誘惑,加上原本就喜歡看書,於是整個大累積了閱讀心得。
         記得在圖書室的我很喜歡看名家插畫圖書,而且都是大師如莎士比亞之作。我也是在那裡看到愛倫坡的“黑貓”(這樣的作品給小朋友看真的好嗎?),還有其他如王爾德,霍桑的作品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 我一直覺得圖書館是一所學校的門面,學校的程度高低看圖書館就立刻可以判斷出來。這樣來說,衛道是很不及格的。身為大量閱讀的國中時期,圖書館的藏書和規模實在不夠,不過我還是努力從中借了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書。
         高中的華盛頓也頂多只能稱之圖書室,空間連一間教室都比不上。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之下越讀課外書的時間被理所當然地壓縮,加上華盛頓也稱不上什麼鼓勵閱讀的學校。但是我還記得第一次進去的興奮,發現居然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借書(且不用付錢耶)的興奮。
        我就利用這樣的零星時期看了整套的”art gallery“,每一本都薄薄的共100本,居然也因此建構起西洋藝術史基礎。

        這次美東行,第一個看見的圖書館就是約翰霍普金斯Peabody音樂學院圖書館,一直久聞這個圖書館大名,終於可以一見。第二個則一到DC,我就指定要去看國會圖書館,除了這個這個場景在電影國家寶藏裡面出現過,也是全美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。



       














     


        而讓我很難忘記的,是送家人去JFK搭飛機之後,終於一人獨自走在紐約街頭。走了幾個路口就到了紐約市立圖書館,他最被世人記得的大概就是電影“明天過後”場景,另外在電影版的“欲望城市”中,也被Carrie當作和Mr.big舉辦婚禮的場地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我興奮的大拍特拍,中間還遭遇了莫名其妙的搭訕。最後終於走上三樓,走進最著名的大閱覽室。原本以為只有持借書證的讀者才能進入,沒想到看一下包包就讓行了。而裡面除了像我一樣的觀光客大拍照之外,也有很多人真的就坐在裡面唸書。
        終於我也找到了ㄧ個空位,於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坐下來,寫信給遠方的好友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親愛的,此時我坐在紐約市立圖書館的大閱覽室裡,壯觀神聖幾乎讓我屏息。我一直深信一個地方/學校/城市的氣度取決與他的圖書館,而光是這個閱覽室足以襯上紐約。
        畢業已經兩年,我還是時常回想在中山的日子,那些只要吃喝玩樂而無需擔憂的年代。我們在太陽太大的時候躲進圖書館吹冷氣,轉頭就可以看見你也在挑片看電影的身影。
        此行看了很多美麗的圖書館,相比之下中山圖書館室內似乎不足一提了。尤幸我們往窗外ㄧ看,就擁有一整個美麗的西子灣,還有什麼比這更奢侈的裝飾?
        願妳一切都好,期待我們五月的相聚。

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往西子灣方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尤幸我還在一個可以偽裝成學生的年紀,得以在夏天的午後,捧著厚厚的書一點也不違和的走在校園裡,點一杯其實學生時代喝起來稍嫌貴的拿鐵,在菩提樹下展讀。
        高雄行安排得有點倉促,被社團好友一句“這次不回去看舞展,以後就沒動力了。”打動,於是禮拜二匆匆搭上高鐵,從微雨的台中出發,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高雄,車廂門一打開,稍暖的空氣迎面撲來,宣示這裡是我朝思暮想的南方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一路上連路名都顯得如此熟悉,陪天啊已經國小一年級的Sebstaion吃義大利麵,外加盯著他做功課直到他乖乖躺在床上。回到房間,從12樓的高樓俯瞰夜晚的港都,我總習慣在一段時間,尤其是人生階段的轉折點回到高雄,細想那些離開與前進的原因,提醒自己啊,勿忘初衷。
        坐在演藝廳台下,看著當初的大ㄧ小學妹已經有了獨當ㄧ面的氣勢,那些路我們都曾走過,在五月了所以很熱的半圓形廣場揮汗練舞,穿著舞裙夾腳拖圍坐在地上開會,跑公文拉贊助,從上午練習到深夜。早上還要睜著疲累的眼睛,抵禦著高雄過大的陽光鑽進冷氣房上課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我站在文學院四樓的陽台,試圖去賦予這一切意義。
        然後終於明白,一樣的校園,一樣的嬉鬧聲,一樣的陽光與海灣,一樣理應拋擲揮灑浪費的青春。只是這樣的時光,已經悄聲轉頭,而我應該讓他離去。
        去年我一樣站在這裡,難得下來高雄一趟,天氣卻不甚晴朗讓海的顏色有點陰鬱。M貼在我身後,撫摸著我的腰和鎖骨。這麼小這麼小的肋骨,他像唱歌一樣小小聲說著。
        已經六年了,我翻閱著失戀時期的文章,驚訝於自己曾經那麼痛苦,也驚訝於那些痛苦都已經遠離,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走到這ㄧ步。
        終於能放手。

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

Long may she reign
















So when your hope on fire, But you know your desire,
Not hold the glass over the flame,
Don't let your heart grown cold,
I will call you by name, I will share your road.

        終於在今晚看到上了字幕的第一季大結局,從每週等更新的痛苦中解脫。CW的戲從來就沒抱太大的期望,尤其是在第一集出現男女主角深情對望,空中還灑滿浪漫的羽毛時,我就立馬在腦中植入“這是偶像劇”的印象。
        幸好我一直鍾愛歷史劇,才能一直跟下去。藍色閨蜜曾經跟我說過,她喜歡看影集更勝電影的原因就是,由於影集一集一集,一季一季的更新,角色就像你認識的人,不曾離開過。而姊姊也說影集有趣的地方,就在於角色的個性會改變,有時甚至會跟著觀眾的期待走。

        不過最後一集還是讓我哭了,尤其是從第一集看到現在,所有的改變,所有的無可奈何,所有的沈重與過去的包袱。那些愛與被愛的拉鋸,歷史的不可違抗性。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"We were wed when were fourteen , you know?
          And we were happy, once."

        你無法期待更多,當Henry一開始並不是王儲,小時候曾經被父親交換為敵國人質,十四歲就被安排好婚姻。你無法期待更多,當Catherine來自全歐洲最顯赫的Medici家族,八歲就面臨父母早逝與圍城的恐懼,十四歲就被遠嫁異國。
        你無法期待更多,當年輕的王妃走入法國宮廷,卻發現自己的丈夫早就深愛他人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 一樁被安排好的利益婚姻,十年無法生育的壓力,義大利的家族利益,法國的權利鬥爭,謀殺了這對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互相傷害的孩子。他們分手又聯手,愛恨糾葛,最後攜手走上法國王位,成為國王與皇后。
        Catherine終於誕下子嗣,穩住后位,Henry轉向他其他情婦。Henry忙著鞏固皇權對外征戰,Catherine對內安撫朝臣,撫育孩子,必要時下毒毒死一些人。有利益時兩人互相幫忙當仁不讓,稍有衝突就處心積慮想害死對方。他們雖稱不上幸福快樂,但也算皇室夫婦典範。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 或許還真的可以happy ever after,如果Henry沒有因為對英國征戰的渴望弄丟了理智,沒有夜夜纏綿於情婦的床榻,如果Catherine沒有ㄧ次又ㄧ次看著不同女人走出國王的寢室,如果她不是一個母親。
        而一個母親,當有事情危害到她的孩子時,她會出使出任何手段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劇終最後,Francis在床邊送走了死於比武的父親,面對朝臣向他下跪"Long live the King!",他衝向前,一把抱住同父異母的私生子兄弟Bash,悲愴的一同哀悼死去的父親,哀悼回不去的純真,哀悼兄弟後面必然的對立。他們都起於一種神聖而任務性的藉口,最後才發現都是為了自己。
        Henry在兄長的水中下毒得到王位,Catherine下令暗殺12位蘇格蘭大臣,Francis帶上盔甲,舉起長矛衝向自己的父親。

       "Those two naive children have die now, we kill them."


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

Staring night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據說這次碰上美東難得的大雪,於是就在一覺醒來看見窗外的紐約時報大樓已經被白雪覆蓋。由於下雪很難在外面趴趴走,於是今天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博物館之旅。
        在紐約自然史博物館之後吃完中餐後,搭著很難搞懂的地鐵,在大雪中衝進MOMA裏面。雖然稱為紐約當代博物館,但是MOMA還是收藏很多近代的作品。最有名的鎮館三寶,就是梵谷的繁星夜,莫內的巨幅睡蓮,和馬蒂斯的跳舞的女人。

         該怎麼形容置身這裡的震撼?大師之作就靜靜躺在牆上,那麼遠的距離忽然被拉得很近很近,根本就目不暇給。我試圖放慢腳步,刻意將與畫作碰面的時間拉長,帶著一種戲劇性的緩慢步行。
        我對Staring night的印象起源于高中時期,那個連畫派都還分不清的狀態(還把畢卡索放到印象派去)。在一堂木刻版印的美術課,就選擇復刻了Staring night。我從來就不擅長美術和手作一類的東西,於是弄了半天也只能揣摩出大概的模樣。雕刻刀當然無法像畫筆一樣柔軟,原本的流線旋窩被我刻的有點銳利起來,但是還是在創作的過程中驚歎。
        驚歎于這種前無古人的作畫風格,放肆而且裸露,迸發的顏色和視覺衝擊。

        去年讀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,終於了解畫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,即便是梵谷。他也曾經有滿有熱情卻無作畫能力的時候,緩慢的摸索,拿起炭筆慢慢地揣摩,廢寢忘食地慢慢走,終於等到絲柏擺動,陽光眩目。
        而畫家的心思那麼細膩,古怪卻又易傷,有一整個天空的熱情,卻只能被世人視作怪胎,沒有人傾聽,根深蒂固的世俗觀念謀殺了他。後世的研究曾經推測梵谷後期的絢爛作品,極有可能是被他的精神狀況影響,他雙眼看到的世界早就已經跟凡人不一樣。

         我站在畫作前面,塞上耳機,用唐麥可林"Vincent“一首的時間慢慢想著這一切。
         But I can told you Vincent, this world have never meant
         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.


       

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

Hide your face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




        太熟悉Phantom,所以還是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去看。獅子王沒票,芝加哥位子不好,加上無法抗拒在情人看Phantom的魅力,於是還是心甘情願的付了錢,在中央公園膽戰心驚的溜完冰,跑到west village吃了完全看不懂菜單的法國菜之後,直奔Broadway。
      太過熟悉,每句台詞,每ㄧ幕,每ㄧ個唱段,每一場換幕。所以重點常常不小心放在音有沒有準,演出動作有沒有失誤。只是還是在許多時候,深深陷入歌詞和演員的演出當中,關於那些情感和糾纏。
      終於,在Final lake的時候,當Angle of music的高潮音樂結束,Phantom孤單的跪在猴子音樂盒旁邊:
      Masquerade, paper faces on parade.
      Masquerade, hide your face so the world will never find you.
      身為一個Phans,還是不能自持的,胸口和眼睛都一熱的流下淚來。

      已經忘記是怎麼喜歡上Phantom的,只記得最瘋是在高中的時候,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戴上耳機,看著走廊的光線,展開一趟完整的音樂之旅。分析過太多次,Phantom的感情,Christine的感情,Raoul的感情,爬梳過那些情感一次又一次,就像楊忠衡說的,像那些紅樓迷們,深陷在樓閣亭臺中無法自拔。
      這一次,在Phantom唱出他的台詞時,我終於明白他讓人傾心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孤獨。

      Phantom訴說的一個孤獨的故事,Phantom的孤獨源自他的醜陋,Christine的孤獨源自年幼喪父。他們都在黑暗中孤芳自賞自己的天賦,靜待有人聆聽。於是當他們找到彼此,渴望與激情就彷彿他們從未聆聽過。
      這樣的渴望與激情可能是愛情,也或許是憐憫,也或許什麼都不是。
      我們都生於孤獨,但是又如此渴望被人了解,所以我們為Phantom流淚,為他被高舉起的希望,為他被重重的摔落,為他終將孤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