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
So much to say: Mamma Mia! 媽媽咪呀
Mamma Mai的電影我看了非常多次,看到幾乎每一首歌都會唱了。這齣戲的知名度也非常高,台灣,中國也都巡迴過了,但不知道為什麼,到了倫敦之後我卻一直沒有想起這齣戲。這次會去看,也是因為一個機緣巧合。
只是還好啊,媽媽咪呀從來不會讓觀眾失望。
冷得要死的2月是排日票的好時間,我和友人原本一起相約排了歌劇魅影下午場的票,天知道在冷風中抖抖抖,等到劇院開門時發現只剩下R排的位子。於是我很果斷地離開了,一邊在西區遊蕩,想著要撿哪齣戲來看。一路走到科芬園,就繞進去Novello Theatre問問。
媽媽咪呀這齣戲沒有日票,問了之下也沒有26歲年輕人的優惠票,但是非常剛好的有半價的學生票,於是我們用原價的半價買到了在stalls的好位子。
Novello Theatre跟其他西區劇院想比大了一些,也因此在週四下午場沒有完售,仍有許多空位,想看戲又不想花大錢的人不妨在淡季平日下午場試試運氣。媽媽咪呀是我們稱之「Jukebox musical」的音樂劇,通常這種音樂劇就是找個知名的團體或是歌手,用大家原本已經耳熟能詳的歌曲串成一齣戲。這種戲通常創作起來免去了作曲的煩惱,加上觀眾原本就已經對劇中歌曲朗朗上口,於是買票看戲的意願增加,看戲時也更能融入劇情。
我其實對Jukebox musical並沒有特別喜歡,往往覺得歌好聽,卻失去了劇情得深度和完整性,流於哼哼唱唱的音樂會。但有趣的是,媽媽咪呀是瑞典國寶團體ABBA的音樂大會串,但是我反而是先接觸了媽媽咪呀這齣戲,才認識了ABBA。先看了電影,才把劇中每一首歌練得朗朗上口。
跟電影將場景直接整個搬到希臘很不同,劇場版的媽媽咪呀的舞台相對簡單,只靠著幾片地中海的白牆和藍色倒影就撐起整個故事。跟豪華音樂劇「歌劇魅影」的瘋狂換布景也不同,媽媽咪呀著重於蹦蹦跳跳的演員和誇張的肢體動作,以及帶起現場觀眾的情緒,歡樂的度過三個小時。媽媽咪呀大概也是少數有「安可」的音樂劇,謝幕之後演員還換了更閃亮的戲服出場,帶動跳般的讓整場觀眾全部站起來,繼續熱歌勁舞,讓觀眾心滿意足的離場。
要知道大部份的Jukebox musical的劇情很容易流于俗套,但是媽媽咪呀的劇情卻寫意外的好: 即將步入禮堂的蘇菲,偷翻媽媽唐娜的日記本,發現有三個可能是她父親的人選,於是將他們三個通通請來希臘小島上,希望能認出自己的父親,陪她步上紅毯。跟電影版比起來,劇場版的多了幾首歌,時間更長,也讓角色的塑造更為完整。雖然是一齣歡樂的喜劇,但是正由於歌詞簡單易懂,讓我有好幾次都覺得心有戚戚焉。
有趣的是,我一直以為媽媽咪呀是來自美國的音樂劇。劇場界有個現象,美國擅長音樂劇,英國擅長話劇。沒想到這齣熱熱鬧鬧的音樂劇首演卻是在倫敦,也算是一個很特別的殷國音樂劇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本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都是常駐演出,但百老匯于2015年9越風光下檔了,從此之後要看媽媽咪呀,就只能到倫敦,或是等巡迴演出了。
如果有機會(加上票價可以接受的話),媽媽咪呀是我會想要在看第二次的戲。因為需要用頭腦看的戲很多,可以讓你大哭的戲很多,但有時候啊,你還是需要一齣像媽媽咪呀這樣的戲,不用什麼深切的人生道理,感動可以簡單而易懂。人生中那些悲喜與激動,你只要走入劇場,就能用三個小時唱唱跳跳的去體會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westendtheatre.com/6512/theatres/novello-theatre/
https://www.londontheatredirect.com/musical/1017/Mamma-Mia-tickets.aspx
http://www.mamma-mia.fi/en/the_show/
https://www.expedia.com/things-to-do/mamma-mia.a169716.activity-details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