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

The show must go on: A View form the bridge憑橋遠眺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這齣在西區造成一片轟動,叫好又叫座,太受歡迎還搬演到百老匯去。當初在辦公室tea break時候跟主管聊天,問他一年之內在倫敦看了什麼難忘的戲,她毫不掩飾激動之情的跟我說「A view from the bridg.」英國人有多喜歡這齣戲?大概可以從劇院門口的一堆星星看出端倪。


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這個製作原本在稱為「西區外圍」的Young Vic Theatre演出,許多作品在首演時都會選擇在外西區上演,如果獲得好評,就能有資金進入西區搬演。原本我是沒有打算看的,只是看戲夥伴當天去排了一張20鎊的日票,買了兩張卻找不到買家,於是將一張以10鎊的超級優惠價賣給我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當初在Young Vic演出時,觀眾是三面環繞著舞台的。但移到西區時因為是傳統的鏡框式劇場,於是左右兩邊就搬到舞台上。這次很幸運地買到舞台上的位置,不但離演員很近,同時享受了兩個視角: 台上的演員,和台下的觀眾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「A view form the bridge」 是寫作名劇「推銷員之死」的美國劇作家Arthur Miller在60年代的作品,靈感來自希臘悲劇,描述在布魯克林的移民社區裡,我們的悲劇男主角Eddie為了家計辛勞的工作,同時卻偏執的愛上妻子的姪女Catherine。於是當Catherine和義大利移民Rodolfo陷入愛河,甚至決定離開時,激烈的衝突無可避免地上演。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因為看了熱門的戲,因此被到處問說:「好看嗎?」而我每次都回答:「不是我的菜,但是真的是一齣了不起的戲。」全劇近兩個多小時沒有中場休息,舞台的簡潔程度跟京劇的一桌二椅有得比,坐在台上還會被台下的觀眾看到所以只能正經危坐,全神貫注,卻也意外符合了整齣戲營造的神經緊繃感。

         舞台被極度的簡化,於是所有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演員上。從妻子Beatrice的警告Catherine「別太超過」開始,我們都和女孩一樣天真的以為這沒有什麼,直到劇情展開,看見那些言語和動作之下包裹的曖昧,沒有辦法控制的感情就在細節裡爆發。

        後來跟專門念戲劇的朋友聊天,她笑著說,英國人就是愛這種戲啊,壓抑的要死,最後一次性的大爆發。而這次的大爆發,就是在所有劇情都達到緊繃與最高峰時,從天而降一整片血雨,一個多小時的堆疊就為了這一刻。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下戲之後陪友人堵門,才發現原來飾演男主角的Mark Strong是有名的電視電影演員,常常飾演反派,也讓堵門時影迷一堆。Mark本人非常好,很認真的聽興奮的影迷講話,也很認真的簽節目單。而他細膩地詮釋也獲得劇評和戲迷一致的讚嘆,更獲得當年奧立佛獎話劇類的最佳男主角。

場次: 2015年2月10日
導演: Ivo van Hove
地點: Wyndham's Theatre
演員: Mark Strong, Phoebe Fox, Nicola Walk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