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是我最愛的莎樂美,莫荷的作品。
第一次看到他是國一的時候,那時遠征台北看“花樣年華法國繪畫三百年“的展覽,
那時還不懂,不懂得展在眼前的是大師之作。
只是印象很深的,是第一次從語音導覽中聽見了莎樂美的故事。
年輕美麗的莎樂美為垂垂老矣的希律王跳起七紗舞,
眩然舞姿求的不是國土的一半,而是聖人約翰的項上人頭。
前兩天看到一個名詞: 物哀。
一個來自日本的哲學,有種<金閣寺>的味道,
對人事物難以言欲的傷感,看的我心有戚戚焉。
很詭異的,我越來越發現,吸引我的事物,
往往是哀傷,狀闊,無可奈何的一部份。
於是我傾心於悲劇,唯悲劇才能永存。
歷史老師說中國人喜愛圓滿,所以少見悲劇。
悲劇的概念盛行於西方,名著往往引人低迴,盪氣迴腸。
我還很認真的查了一下,中國果真沒有悲劇嗎?
才發現即便結局都死光光的梁祝,還是獲得兩人變成蝴蝶雙宿雙飛的美好結局。
哎呀這樣一說,悲劇的要求還真嚴格啊(笑)
另一個喜歡悲劇的原因,我總覺得悲劇更接近人性。
我們想要的太多,太想沒有遺憾,
太想飛的同時有太多牽絆,於是只能在其中苦苦掙扎。
劉歡不是有寫嗎?
得非所願,願非所得,看命運弄人,造化遊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