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點羞愧的,跟音樂劇,話劇和歌劇比起來,我的音樂會和演奏會聽的極少。一方面是自己完全沒有古典音樂的底子,對古典樂的所有認識都是自習而來,加上一直沒有看到令人心動的演出。直到看到這場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的柴可夫斯基音樂盛宴。
皇家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對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,十二歲國小畢業時,阿姨送我「安德魯洛伊韋伯50歲生日紀念音樂會」的DVD,從此那片DVD被我看到爛,從歌曲服裝到演員每一個細節都拿出來討論,當然也包括音樂會的舉辦場地: Royal Albert Hall。
皇家艾伯特音樂廳一年當中舉辦各式各樣的演出,包含歌劇,舞蹈,馬戲,演唱會等等,2015李宗盛也在音樂廳開唱。它同時也是知名的地標,二戰時期,德軍選擇不轟炸,因為需要他的特殊外形來為飛行員定位導航。
注意皇家艾伯特音樂廳這麼久,終於看到想要的演出: 演奏柴可夫斯基。在我為數不多了解的音樂家裡,柴可夫斯基大概是我最喜歡的一位。尤其這次的曲目包含了常常放來聽的1812序曲以及第一號鋼琴協奏曲,於是很快的開心下手買票了。
我在春寒料峭的下午前往皇家艾伯特音樂廳,四月了還穿著長大衣。因為第一次去還特別提早到。選的位子在在上層,反正聽音樂會嘛坐在哪裡真的沒太大差別,舞台正對面剛好可以看清楚整個音樂廳內部。
我已經想不起來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聽第一號鋼琴協奏曲,隱約記得是大學的時候,常常一邊聽一邊寫作業。剛好就在隔天的上選修課「老子」時,隨性的老師照例微微遲到,然後神來一筆的,老師提起第一號鋼琴協奏曲:「...聽那個開頭,非常有力,非常有戲劇性...」然後我回到家之後就把Youtube裡面的各種版本聽了遍,還下載放到ipod裏。
柴可夫斯基總共寫了三首鋼琴協奏曲,這首最為出名,當年還因為編曲過於突兀而被音樂家拒絕演出。我一直對鋼琴這個樂器不感冒,往往覺得鋼琴沒什麼個性。但是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裡,鋼琴的角色在自己的第一個音符下去時就轟隆隆地跑出來了,非常激昂,非常用力,非常浪漫的屬於寒冷的國度。
(1991年,Vladimir Fedoseyev指揮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,鋼琴Mikhail Pletnev)
而第一次聽見1812序曲的大名,是在國中的歷史課。那份耗盡了許多心力寫的拿破侖報告裡,在歷史課上我們看年表,地理課上看拿破侖時期的歐洲地圖,美術課賞析新古典主義的繪畫,音樂課就要聽1812序曲。當年拿破侖遠征俄國,被寒冷的天氣打敗,柴可夫斯基於是寫出這首序曲慶祝1812年的勝利。
再聽1812,是高中看電影V怪客,喬治威爾森筆下的「1984」再現,極權而憂鬱的倫敦烏托邦。帶著面具的「V」在11月5日的火藥叛國日,讓一列載滿火藥的地鐵車前行,駛向國會大廈,然後轟然爆炸。
1812序曲繽紛華麗,穿插了法國國歌馬賽曲,富俄羅斯特色的民族歌曲(也是曲子中最悠揚悅耳的部分),最後在法國戰敗落荒而逃時,樂團最後更是興奮的放起加農砲。在這次的演出裡,現場也是真的砲聲隆隆,還放了乾冰,以至於曲子結束時,整個音樂廳已經煙霧彌漫。
週日的下午適合聽古典音樂會,散場時約莫五點,更是適合喝一杯的時間。我緩緩跟著觀眾離席,順道逛了逛這座龐然巨物的音樂廳,最後在一樓的咖啡廳坐下來喝茶,等著赴七點的約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